大力弘揚燕趙文化 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 暨燕趙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隆重召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積極響應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大力弘揚燕趙文化、 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高峰論壇暨燕趙文化委員會成立大會”3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中宣部原副部長兼全國文明辦主任、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出席會議,進行了弘揚燕趙優秀文化、聚力中華偉大復興主題講話。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王振儒出席會議,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二級巡視員李偉、河北省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曉霞、曹妃甸區委常委副區長王中華、中共故城縣委書記王立峰、遷安市文旅局局長何愛軍出席并講話。中宣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原副院長、燕趙文化委員會會長陳寶忠在會上作履職講話,會議由第十一屆中華全國青聯委員會常委、原中建六局局長、燕趙文化委員會副會長吳春軍主持,中國文聯老干部局原副局長巡視員麻振山和燕趙文化委員會副會長許柏林、張小娟、石建國、紀雨濃、楊保志、李海軍、趙曉萍,為聘任燕趙文化專家委員、特約研究員頒發證書。
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中宣部“四個一批”理論人才張首映,中宣部原副秘書長、原全國宣傳干部培訓中心主任、中國思政會原副會長李長喜,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原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原副書記、現任中國港臺電影研究會會長許柏林,以及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李偉、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王佐、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姚文萍等專家學者分別就如何大力弘揚燕趙文化、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進行了高端的論壇演講。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陳鋼、燕趙文化委員會會員、受邀領導、文化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300人出席會議。
會上,陳鋼副主席宣讀2022文促字28號關于成立燕趙文化委員會的決定,中宣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原副院長、燕趙文化委員會會長陳寶忠作任職宣誓講話。會議由燕趙文化委員會副會長吳春軍主持。副會長麻振山宣讀燕趙文化委員會關于聘任各部室負責人、專家委員、特約研究員任命決定。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在嘹亮的《我和我的祖國》歌聲中勝利閉幕。
陳鋼在講話中指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偉大號召,保護和傳承好燕趙文化,守護住歷史的“根脈”,中華文化促進會在2022年決定成立燕趙文化委員會。此項決定意義重大,使命光榮,重任在肩。希望燕趙文化委員會在陳寶忠會長的帶領下,同舟共濟,組成文化建設大軍,形成巨大力量,深入挖掘弘揚燕趙文化,落實好國家文化建設目標任務,結出豐碩成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貢獻,為繁榮中華文化做出貢獻!
陳寶忠在表態中指出,我們要認真落實燕趙文化委員會建會宗旨,凝聚燕趙大地和愛好燕趙文化的國內外領軍人才,奮力挖掘弘揚燕趙文化,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做出貢獻。文委會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四好”目標,把弘揚燕趙文化研究宣傳平臺建設好,把繁榮燕趙文化的磅礴力量凝聚好,把燕趙文化研究基地作用發揮好,把燕趙大地人文歷史故事宣講好,把燕趙大地的物華天寶向全國推廣好,不斷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新時代精神。
會上,舉行了隆重的燕趙文化委員會揭牌儀式。接著由主持人宣讀了來自遠在新疆調研的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紀實研究會會長白庚勝;吉林省文化發展研究會、河北省影視集團、研究出版社《中國黨刊人》編輯部、北京各位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北京英雄工程科學院,以及吉林省吉林省影視集團副總、藝術總監、長春電影藝術家協會主席、影視劇作家韓志晨,河北省作協副主席、影視家協會副主席、藝委會主任、影視劇作家楊勇,中央黨校1997屆政治學專業研究生班、北京唐山企業商會會長董配永等10多封各級領導、單位和宣傳文化戰線領導人發來賀信回電,以及中國關工委秘書長鄭永生、知名書法家顏之江等志士同仁以贈送墨寶方式,對燕趙文化委員會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并提出了殷切希望與厚重囑托。保定市市長閆繼紅,委派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曉霞代她參會講話。尤其是李忠杰、張首映、李長喜、許柏林、姚文萍、李偉、王佐等7位老領導和專家學者,對燕趙文化委員會和燕趙文化事業發展富有高屋建瓴的論述,是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筆珍貴的財富。
會議進入高峰論壇階段,把大會關注點推向了高潮。
中央黨史學會副會長,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以《文以力行建設文化強國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大意義》進行專題報告。他指出,燕趙大地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從古至今5000年,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步入新時代的燕趙大地更需要我們認真落實“雙創”要求,致力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文化自覺自信中,講好燕趙故事、傳播好燕趙聲音,推動好燕趙大地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全面展現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燕趙大文化。
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全國政協委員張首映圍繞《大力弘揚優秀文化,推動城市現代化進程》指出,要盤活歷史文化資源,使其與現代社會接軌,讓城市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要創新思維、擁抱新科技,傳承城市文脈、擴大城市文化影響力;尋找傳統和現代的融合點,借助網絡的傳播優勢,使其成為有特色、有人氣、有血脈、有流量的文化符號,讓歷史變得有溫度、更親近。
中宣部原副秘書長、中國思政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宣部原干部局長、原全國宣傳干部培訓中心主任李長喜對燕趙文化的內涵及當代文明建設的價值進行深入闡釋。他提出,文化作為更為基本、更為深層、更為持久的影響力量,一直是“無形勝有形”地深深扎根于經濟政治社會領域之中。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燕趙文化中“慷慨悲歌”的舍生取義精神、“變革圖強”的創新奮斗精神、“開放包容”的和諧發展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統一,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主張高度契合,有利于進一步夯實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極大地推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也必將在推動河北省現代化發展、京津冀協同一體化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提供有益的文化精神支撐。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特約常務副會長、原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黨委書記姚文萍,就“數字服務助力技術進步,抖動經濟發展”的主題進行了演講。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負責京津冀協同發展協調工作的王佐提出,要注重京津冀文化與經濟融合,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提升城鄉居民文化生活水平。文化是經濟社會的靈魂,產業是經濟社會的載體,二者之間具有內生的必然聯系和互動機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地協力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分工協作格局日趨完善,協同發展平臺加速建設,區域協作水平持續提升。京津冀地區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一是弘揚燕趙文化的宏大精神,加快構建京津冀產業協同新空間。二是弘揚燕趙文化的協同精神,加快建設京津冀優勢產業鏈。燕趙文化歷史同源、文化同根,這就為進一步發揮協同精神,攜手打造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的產業鏈、供應鏈、需求鏈奠定了文化基礎。三是弘揚燕趙文化的創新精神,提升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能力,要共建產業創新平臺,推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布局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產學研平臺,組建一批產業創新聯盟。四是弘揚燕趙文化的開放精神,共建產業開放合作新高地。燕趙大地海洋優勢突出,地緣特色明顯,開放意識深厚,對于實現“雙循環”有效聯動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需要我們強抓新機遇提升開放水平。五是弘揚燕趙文化的包容精神,強化京津冀產業協同機制高效突破。京津冀三地畢竟涉及不同的行政關系以及不同的利益訴求,這需要我們著眼大局、兼容并包,在機制、政策和服務等方面實現突破。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二級巡視員李偉,以弘揚燕趙文化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的專題進行論述。他指出,家國同構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基本特點,也在曲折發展中延續到今天。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依靠黨和政府的科學正確有力的領導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以貫之的努力,也需要整個社會各個方面(包括體制內外、行業內外,從企事業單位到個體個人等)的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大家一起來共同發力。所以,燕趙文化委員會的成立,顯然是因應當前總體形勢、把握時代重要機遇的結果,顯然今后也必將持續地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添磚加瓦和助力加油。
他還斷定,在情懷深厚、經驗豐富、能力卓越的陳寶忠會長的帶領下,燕趙文化委員會一定會不負使命,不負時代,不負天地人三才之譽,以舍我其誰、勇猛精進的姿態與高效能行動高質量工作,一定可以不斷建功立業在新時代,一定可以書寫屬于自己并超越自己的輝煌篇章與傳奇故事,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初衷初心與光榮夢想,也一定會做到在偉大的時代中與人民感通,與國家共振,與時代偕行,與歷史并進。
河北省曹妃甸區委常委副區長王中華、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曉霞、中共故城縣委書記王立峰在講話談到,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擴大文化產業價值在經濟總量的份額,把握好經濟與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在弘揚當地特色文化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陳寶忠會長還公布了燕趙文化委員會2023年將要起動的六項重點工作任務:一是大力挖掘燕趙文化資源。二是打造一個高質量的《弘揚燕趙文化高峰論壇》品牌。三是創作制作一批高質量電影電視劇、出版一批優秀文學作品。四是建設一個強大的宣傳媒體陣地。五是培育一支高素質的燕趙文化研究宣傳人才隊伍。六是籌建《燕趙文化基金會》,建設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接下來,將與保定市政府、遷安市、吉林省文化發展促進會、河北影視集團等地聯手創作開發挖掘歷史文化、英雄事跡,例如直隸總都歷史貢獻、電影劇本《百姓醫生》、河北梆子戲曲《大清烈女》、小說《燕趙雙驕》等作品,宣傳先進人物事跡,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創辦好燕趙文化委員會《會刊》、《網站》、《工作通訊》抖音、頭條宣傳等平臺途徑,還要與人民日報社的人民網、學習大軍學習平臺合作開展“文化傳播工程”,擴大通過科技創新與文化教育相結合,唱響主旋律。堅持三貼近原則,在京津冀等地區逐步建立燕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選拔聘任一批高素質的燕趙文化研究專家委員隊伍、特約研究員隊伍,建設弘揚燕趙文化陣地和文化大軍隊伍。
大會的第三項議程是,拉開開局之年八項任務之一序幕的兩大亮點:一是總書記提倡的“學習大軍”的學習平臺與燕趙文化委員會攜手同行,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異彩紛呈,前景可期。二是燕趙文化委員會與人民日報人民圖片網、人民視覺網、紅色云展廳啟動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庫與紅色基因庫建設工程,又成為一大的靚點。
據悉,中華文化促進會燕趙委員會將在深入調研中發揮參謀和助手的作用,加強協調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密切聯系發揮合作和服務的作用,強化自律、促進文化協調發展作用,不斷深化燕趙文化的研究,推動燕趙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京津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謀劃文化新篇章。燕趙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必將為促進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做出應有貢獻。(李艷菊、賈馨玫、陳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