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銀——2023年特別推薦中國品牌藝術家
張國銀,江蘇人,高級教師,工作期間多次連續被評選優秀教師,自幼酷愛書法,作品襲古傳今,傳承發展,沿二王一脈相承,作品神氣十足,美輪美奐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多次榮獲全國、省、市各種獎勵,是當今不可多得優秀書法家!吳門八雅南通分院院長、金牌培訓師,國都杯金獎。
書法的靈魂:張國銀與'取法晉人'的藝術觀察與實踐
首先,張國銀教授在文章中精深研究了“取法晉人”的主題,他以針對毛細細致的勾勒,詳細地展示了歷代書法大家如何受到晉人的藝術熏陶,晉人文化如何對他們的創作實踐造成深遠影響。更為獨特的是,他獨樹一幟地闡述了自己對"取法晉人"的解讀,尤其是對"精心模仿晉人的法帖,就等同于取法晉人嗎"這一提問的答案,耐人尋味。他從晉人的道德品質、獨特個性出發,認為取法晉人并非意味著生搬硬套,而是要在模仿中賦予自我表現。
文章內容豐富,引人入勝,每一段文字都像是書法家的墨跡,深深印在讀者的心中。張國銀對于“取法晉人”的觀點如一股清流,不斷沖擊著我們對于傳統書法的認知。他用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分析,不僅挖掘了歷代書法家在創作實踐中如何吸取晉人精髓的過程,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且更加廣闊的書法世界。
他對于魏晉南北朝個性張揚、個性解放特質的理解顯得深邃精煉。借助歷史故事和嚴謹的觀察,從書法大家謝安和王獻之的藝術交鋒中,他讓我們看見了晉人“我行我素”的精神,這一展示既具備鮮明的生動感又引發讀者深入的思考。通過對王獻之不盲目模仿王羲之的論述,他啟示了我們真正的藝術創新并非復制,而是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挖掘自我、釋放個性。
在第二篇文章中,張國銀教授更是獨出心裁地提出了“學書法,不必過于追求美”的觀念,他巧妙地將這一觀點與動物的訓練、體育比賽,以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事例進行對照,使得這一見解更加有力地說服讀者。他深刻指出,在書法的創作實踐中,過于執著于美的追求反而可能使得技巧變得生硬,失去了藝術的韻味,書法的精髓應該在于發揮到極致,盡情揮毫,取勝在筆力。
總的來說,這兩篇文章卓有深度,同時又通俗易懂。它不僅讓讀者領略到了書法歷史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啟示了我們如何去理解和實踐書法藝術。
而且張國銀教授的書法藝術如他的思想一樣,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和無法復制的個性。他的筆跡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對傳統藝術的深深尊重,也能感受到對個性表達的獨特追求。
他的筆下,無論是挺拔的篆書,還是流暢的行書,都猶如時間的河流,一路奔騰而過,卻又留下了深深的痕跡。那種對傳統的敬畏,如同一顆璀璨的星星,在他的筆下閃耀著燦爛的光芒。他在對傳統的敬畏中,也塑造了自己的書法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他對于書法的深深熱愛。
他的書法表達,如同山泉涌動,既有深深的底蘊,又有無盡的活力。他對于自我表達的追求,猶如泉水滋潤大地,讓我們看到了他內心的堅韌與勇敢。他的書法作品,仿佛是他自我表達的直接投射,那種個性張揚,獨具一格,讓我們看到了他對于藝術創新的熱情與執著。
著名書畫評論家:薛然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