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鄉村蒙醫接受國家項目培訓 線上5萬人次參與

內蒙古蒙醫藥學會常務副會長、常務副秘書長巴雅爾教授、內蒙古蒙醫藥學會副會長布仁達來教授,內蒙古醫科大學色仁那木吉拉教授、那生桑教授、烏力吉教授,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黨委書記畢力格、院長陳沙娜、副院長納順達來、消化二科主任哈斯巴根等參加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為期四天,來自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中醫蒙醫研究院、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的23位教授、主任醫師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為基層中蒙醫藥工作人員進行理論與技能培訓,線上參與人數達5萬人次。授課內容主要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蒙醫辯證論治與探析、鼠疫的診斷治療與預防控制、痛風診斷與治療、蒙醫治療甲狀腺疾病、蒙醫針刺療法選穴、蒙西醫診斷高血壓病、蒙醫藥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等,培訓內容豐富,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都比較強,確;鶎俞t務人員“學得會、用得上”。
陳沙娜在開班儀式上說,鄉村醫生是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保障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是我國醫療衛生隊伍的堅固基石,是守護基層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舉辦鄉村醫生蒙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班,將進一步規范和提高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運用蒙醫藥診療知識、技術方法,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技能,助力提高農村群眾衛生服務的可得性與可及性,更好的滿足鄉村居民對蒙醫藥的服務需求。
巴雅爾表示,鄉村醫生是健康中國最后一公里的踐行者,承擔著農村地區大部分醫療照護責任和公共衛生服務責任,是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鄉村醫師培訓工作是幫助鄉村醫生提高實踐操作、理論素養及業務水平的有力舉措,期望學員們能夠珍惜學習機會,多交流、多思考,多提寶貴意見,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切實將學習成果落實到守護人民健康中。
據了解,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民族醫藥發掘整理與學術傳承研究》項目第三課題組(蒙、壯、朝、畬名老民族醫藥學術傳承研究),是創建以傳承工作室為載體的名老民族醫藥傳承、發展、創新模式,以提高民族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民族醫藥獨特診療技術的科學性內涵創新。
該課題組負責人哈斯巴根表示,課題組編輯出版的《蒙醫適宜技術基層應用經驗》一書,系統搜集整理了部分基層蒙醫鄉村醫師臨床經驗和適宜技術,為廣大基層蒙醫醫院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與機會,為更好地滿足鄉村居民對蒙醫藥醫療服務的需求,提升基層蒙醫藥服務能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